定義立體出行新玩法,曹操出行打造“天地空一體化”共享出行藍圖互聯網+

曹操出行構建“黃金三角”,“三維出行”有搞頭?
文|智能相對論
作者|佘凱文
你有沒有想象過未來的出行方式?尤其在趕時間卻被堵在路上時,想象要是直接能飛到目的地該有多好。現在,這個看似科幻的想法,曹操出行或將在不遠的未來幫你實現。
9月8日,這家共享出行頭部平臺突然放出“天地空一體化”出行藍圖,還官宣和低空出行科技企業沃飛長空達成戰略合作。
這是共享出行行業第一次明確向“地面+空中”三維模式發起沖擊。
為啥曹操出行敢第一個吃螃蟹?這個“天地空模式”到底能不能落地?這些問題,既關乎一家企業的戰略成敗,更折射出共享出行行業從二維到三維轉型的核心命題。
曹操出行構建“黃金三角”,“三維出行”有搞頭?
現在的共享出行行業早就不是“燒錢搶用戶”的階段了。無論是網約車還是共享單車,都被困在“地面存量競爭”里。而曹操出行的“天地空模式”,就是想把一部分跨區域、長距離的出行需求“搬到空中”,既解決用戶痛點,也給自己開辟新的增長賽道。
也許會有人覺得這個“天地空模式”,不就是“自動駕駛汽車+低空飛行”嗎?沒有這么簡單。曹操出行的底氣,來自于“三方協同”的閉環生態,少了任何一方,這個模式都玩不轉。
首先是曹操出行作為整個生態的“主心骨”,不只是“接訂單、派車輛”這么簡單,而是要有整合“地面運力、用戶需求、運維網絡”的三大核心能力。當前,曹操出行已經在蘇州、杭州開展Robotaxi試點,已累計完成超過1.5萬公里的自動駕駛測試;此外,曹操出行已于4月開始部署新一代Robotaxi,還與吉利及業務合作伙伴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技術,并預裝專有自動駕駛組件及相關應用程序的定制車,從設計之初就考慮了安全冗余,深度整合了自動派單、遠程安全保障等運營能力。通過“曹操大腦”人工智能調度系統,能高效匹配用戶需求和運力,這套系統未來可以同時調度Robotaxi和eVTOL。
然后是沃飛長空,作為國內最早推進eVTOL適航認證的企業之一,其AE200最大續航里程能達到200公里,巡航速度248公里/小時,剛好覆蓋“城市內跨區”、“機場-市區”、“跨城市群”這類空中出行需求。且憑借拿到型號合格證(TC)與生產許可證(PC)雙線認證,已在適航審定進程中保持領先。這意味著曹操出行的“天地空模式”,不用等太久就能真正落地,而不是“畫餅”。
最后是時空道宇,它是整個模式的“安全靠山”。它能提供厘米級的高精定位服務,就算在隧道、高樓密集區,也能實現精準的車道級定位與追蹤。未來eVTOL飛行時,這套系統能實時傳輸飛行器的位置、高度、速度數據,還能和地面調度中心保持穩定通信,就算遇到極端天氣,也能保證飛行安全。
這三方湊在一起,形成的是一個“需求-運力-保障”的完整閉環。
從前景來看,該模式的價值尤為顯著。短期層面,能大幅提升跨節點通勤效率,并有效緩解機場、遠郊產業園等關鍵節點的出行壓力;長期來看,更能推動共享出行行業從“地面存量內卷”轉向“空中增量開拓”,打破傳統出行的場景局限,為行業開辟全新的增長空間,讓立體出行從概念走向日常。
主導“天地空”,曹操憑什么?
基于以上邏輯,那為啥曹操出行能開辟行業先河?其它平臺就不行嗎?還真不行,因為曹操出行有3個“獨家優勢”,純互聯網平臺根本抄不動。
1、背靠吉利的“先天外掛”
很多人以為曹操出行的優勢是“有吉利的車”,其實遠不止這么簡單。關鍵在于“生態內的技術標準統一和數據協同”。
傳統的共享出行平臺,要搞自動駕駛,得找外部車企買車型,再找第三方公司加裝自動駕駛套件,這里面就有個大問題,那就是車企的車輛數據、自動駕駛公司的算法數據、平臺的調度數據存在壁壘。比如車企不愿意開放車輛的電池狀態、剎車系統數據,自動駕駛公司的算法優化又需要這些數據,最后導致“自動駕駛系統和車輛適配難、優化慢”。
而曹操出行不一樣,它和吉利、時空道宇都屬于吉利控股集團生態內企業,從一開始就能高效溝通,統一技術標準。
這種“生態內數據打通”,解決了傳統供應鏈的“數據壁壘”問題,曹操出行天生就具備這個優勢。
2、“平臺+資產運營”的雙技能協同
過去,大多數的共享出行平臺就像是一個“中介”,僅用來連接用戶和車輛,依靠算法匹配司機與乘客,通過抽取傭金盈利。但“天地空模式”需要的不只是“中介”,而是“資產運營商”。
而曹操出行正是這個“資產運營商”,就像行業都在靠砸補貼換市場時,曹操并沒有盲目跟風,而是將資源投向了定制車研發、換電站布局、自動駕駛技術儲備等關鍵領域。現在曹操出行所能提供的服務,不僅僅是打車,更有車服解決方案涵蓋車輛維修、保險、能源補給等多個環節。同時,在智能換電網絡方面,換電站已擴張至435座,服務自有車隊及社會車輛,并形成持續性的運營收入。
這套“資產運營能力”,未來也能直接用到eVTOL上。比如eVTOL的電池需定時檢測與維護,曹操出行就可以直接復用其車服解決方案中積累的經驗;停機坪調度方面,曹操出行也可以遷移地面車隊調度經驗,融入車服全環節運營的保障思維。
而純互聯網平臺只懂“派單”,這也是根本差異所在。
3、從“單點突破”到“產業生態”的升維
從當前行業實踐來看,多數企業在布局低空出行或自動駕駛時,仍停留在“單點試水”的層面。原因在于,有市場的平臺,沒有對應技術;有技術的企業,卻無法觸達市場。亦或者像有的企業搞eVTOL,卻找不到地面接駁的運力;有的企業搞Robotaxi,卻解決不了跨區效率問題。
而曹操出行的獨特之處,在于其身處吉利控股集團的產業生態核心,能夠直接調用生態內的全鏈條資源,覆蓋了“出行需求、地面運力、空中運力、安全保障”全鏈條。
比如用戶有“跨區出行”需求,曹操出行能提供“地面+空中”的方案;需要安全保障,有時空道宇的衛星技術;需要運力落地,有吉利的車輛和沃飛長空的eVTOL。這種“全鏈條布局”,就能極大避免“天地空一體化”后的“短板效應”。
更關鍵的是,這個生態還能“擴展”。未來曹操出行可能會接入更多伙伴,比如和機場合作建設換乘樞紐,和酒店合作提供“出行+住宿”套餐,甚至和物流企業合作,這種“生態擴張能力”,企業沒有商業模式上的設計是無法順暢實現的。
從長遠來看,“產業生態競爭”的邏輯不僅支撐了曹操出行當前的天地空布局,更決定了其未來在立體出行領域的話語權。
順政策、踩痛點,曹操這步邁對了
曹操出行的“天地空模式”,不光有自身優勢,還剛好踩中了“政策紅利”和“行業痛點”。
從政策層面來看,2024年“低空經濟”已被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,納入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。地方政府也在積極跟進,比如深圳、杭州等地已經劃定了“低空飛行試驗空域”,還對低空出行樞紐建設給予補貼。曹操出行和沃飛長空的合作,剛好符合國家和地方的政策導向。
從行業痛點來說,當前共享出行行業被困在“地面內卷”里,地面交通擁堵、跨區域通勤效率低等問題已成為制約行業增長的核心瓶頸。而“天地空模式”能精準解決這些痛點。
更重要的是,這個模式能開辟“增量市場”,且不是從別的平臺搶用戶,而是把“因為堵車放棄網約車”的用戶拉回來,甚至吸引商務人士、趕時間的旅客等新用戶群體,為行業注入全新活力。
此外,曹操出行的探索還能為行業提供“可復制的范本”。當前不少企業都有意布局低空出行,但在地面與空中運力協同、安全保障體系搭建、用戶服務標準制定等方面缺乏經驗。曹操出行通過“天地空模式”的試點,能輸出調度系統搭建、運維樞紐建設、定價策略設計等實操經驗,推動整個共享出行行業從“單一地面服務”向“全場景立體服務”升級,引領行業探索三維出行的新路徑。
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韓科就指出,在調研中發現,用戶是否選擇低空出行,最后一公里接駁的便利性是重要影響因素。曹操出行建立一站式地空換乘模式,能提升用戶體驗,增強公眾對低空出行的接受度,進一步推動UAM(城市空中交通)從概念走向規模化商業落地。
總結
當低空經濟的政策紅利逐步釋放,曹操出行與沃飛長空的合作,本質是一次“順勢而為”的戰略破局。它不是簡單的業務疊加,而是通過“地面+空中+衛星”的協同,重構出行的效率邊界與生態邏輯。
對于曹操出行而言,這是從“出行服務提供者”向“未來出行生態構建者”的轉型嘗試;對于整個行業而言,這或許就是告別地面內卷、開啟三維競爭的新起點。這場探索,也正在突破單個企業的范疇,成為中國共享出行行業向更高維度發展的重要注腳。
*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
此內容為【智能相對論】原創,
僅代表個人觀點,未經授權,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,包括轉載、摘編、復制或建立鏡像。
部分圖片來自網絡,且未核實版權歸屬,不作為商業用途,如有侵犯,請作者與我們聯系。
?AI產業新媒體;
?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;
?文章長期“霸占”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;
?著有《人工智能 十萬個為什么》
?【重點關注領域】智能家電(含白電、黑電、智能手機、無人機等AIoT設備)、智能駕駛、AI+醫療、機器人、物聯網、AI+金融、AI+教育、AR/VR、云計算、開發者以及背后的芯片、算法等。
1.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,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
2.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TMT觀察網",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;
3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。